Read in English 人工智能经常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而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世界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50年以后,当人工智能时代真正来临,我们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和石英分享了他想象中的未来。 首先,人类的职业构成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职业会自动化。李开复相信,50%的职业将会在未来的十年内自动化。而对于自动化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职业,各界有不同的预测。2013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称,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美国47%的工作将由机器承担。不过也有更保守的猜测:麦肯锡在2016年研究了830种职业的自动化进程,他们预测,只有5%的职业最终会完全自动化。 但李开复也认为,随着自动化的深入,人们在未来将从事更多艺术和服务类的职业。“人工智能很难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因为人工智能归根到底是客观的,理性的,基于数据的,”李开复在接受石英(qz.com)采访时说,“也许更多人应该为此做准备,转而学习人文类的学科。” 李开复的个人投资经历也可以佐证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他向石英表示,在过去的三年中,他把大量资产交给人工智能程序管理。就投资回报率而言,这些程序的表现大大优于投资顾问。李开复说,在未来,他会考虑把所有的资产都转交给人工智能程序来管理。 但更深层次的变革,是人工智能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李开复认为,如果全世界无法同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那么这场变革很有可能会让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更悬殊,甚至造成某些地区的局势动荡,滋生极端主义。“对此,一种乌托邦式的想法可能是建立一个类似世界政府的组织, 但说实话谁都不相信这会成真。” 在李开复看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中美两国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两个超级大国。因为中美有足够的能力向垄断技术的大公司收税,然后重新分配这些财富。而其他所谓更小更弱的国家,最终将分别加入中美两大阵营,接受他们的补助。 李开复预测的未来似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露出了端倪。近年来,中美两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领跑,相互角逐。2016年,微软技术人员宣布实现了语音识别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中国的人工智能巨头百度默默表示,他们在2015年就已经在中文语音识别上达到了同等水平。现在,百度,腾讯,滴滴都有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还在积极投资美国的人工智能研发公司。 李开复解释说,身在欧美国家的普通用户可能无法感觉到中国科技产品的快速扩张,因为他们只熟悉英文世界的产品,像Facebook, YouTube, Whatsapp 等等,但如果把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就会发现中国产品的生命力。以印度为例,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手机市场,而在印度最受欢迎的5大手机品牌中,“中国制造”就占了4个。 李开复认为,在未来的3-5年内,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加速这种分割。“未来的世界最终会被分为两个小世界,一个是发达国家的世界,主要使用美国制造的科技产品。另一个则是发展中国家的世界,主要用中国制造的科技产品。” (点击文章顶部的视频观看完整采访片段。)